2023年11月3日上午,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周志强莅临公司,作了一场题为“剩余快感与当前大众文艺批评”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公司晏杰雄教授主持,公司魏颖、姜瑀老师出席,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5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周志强教授开宗明义,对“剩余快感”这一概念进行剖析,他指出“剩余快感”这一概念是由拉康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引申而来,“剩余快感”是拉康意义上的“处在痛苦中的快乐”即“Jouissance”。同时,他还指出,随着“元宇宙”的推广,我们如今已经进入了快感客体化的时代,“快感”从主体的享受逐渐导向为客体的物质财富与生产机制。作为学者,我们更需要打破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对于“快感”的偏见,而正视其在当下大众文艺生产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周教授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快感”进一步阐释。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满足人的愿望方式是多样的,它会同时呈现欲望(desire)和快感(jouissance)的满足。周教授举了“梦见国王陪我吃龙虾”这一生动的例子,帮助师生们理解“快感”是卑弱者、无权者通过想象满足自己对于跨越某种秩序、阶级的欲望,它指向一种“不可能性”,即把不可能发生的匮乏补偿作为疯狂发生的情景来想象。周教授指出,当下人们为何执着于“剩余快感”,实则如弗洛伊德所言“疯狂是人的一种自我拯救”,“享受我们的症状”正是今天人们最大的症状。
最后,周教授以穿越、逆袭等热门的网文类型为例,向师生们展示了“剩余快感”在当下文艺创作中的三种“症候”。三种“症候”体现了知性、意志和愿望三个方面的内涵:“菲勒斯冲动”乃是对于现代社会之全景知识幻觉渴求的后果;“芭比娃娃情节”则指向人们改变世界的意志;“死亡本能”则隐藏了生命的毁坏冲动与摧毁世界秩序的愿望。周教授认为,今天的文学不再是象征化、感情化的东西,而是寓言化、症状式的东西。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合理合法合情性,背后实现的却是隐秘的、被驱逐的剩余性冲动,即支配文学艺术创作的隐秘的力量正是“剩余快感”。周教授表示,“荒谬性合理”是当前大众文化的快感逻辑,其合理性基础在于人们可以从想象界获取现实生活难以获得的快感。
在互动环节,周教授就“如何弥合自我想象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后文学时代传统文学的走向”等问题为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度解答。在讲座的末尾,周教授还对在座师生们提出了真切的期盼,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文艺发展新变化的时代,更需要师生们深入当下文化发生场域,与时俱进更新我们的文艺研究。主持人晏杰雄教授作讲座总结,认为周教授揭露了我们快乐生活背后的精神密码,阐明了大众文化的内部运行逻辑,给予了师生们学术研究新的思想启蒙。周教授幽默生动的讲述给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视听盛宴,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阳馨慧
摄影:袁月
初审:晏杰雄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相关链接:周志强,男,1969年出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经理,中文系副主任,东方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第三批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天津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目前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23-11-06 17:07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