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应邀为公司师生讲学

4月19日晚19时,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应邀莅临公司讲学,并同在场师生围绕“谁是谁?——《庄子》、鲁迅的《起死》和恩岑斯贝格对庄子的重写”的主题开展了一场跨文化视域下互文比较的圆桌讨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外国语学院教授包向飞,学院中文系教授王攸欣、易彬,副教授吴宝林,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淼受邀加入对谈,学院各年级学生6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吴宝林主持

卜松山从对《庄子》中两个经典的文本“庄子问髑髅”和“庄周梦蝶”的引入开始,并针对其中所寓含的生死观与齐物观进行了细致的阐释。而后,卜松山结合鲁迅《起死》创作的历史背景和鲁迅改写的内容梗概,指出鲁迅在重写当中通过将庄子塑造成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社会问题的人,最终实现对庄子哲学的篡改戏仿及对道家思想的隐晦批评。

在介绍恩岑斯贝格在鲁迅改写庄子基础上的二次重写环节,卜松山同样沿着从历史背景到内容梗概最后进行阐释的脉络,强调恩岑斯贝格的改写不同于鲁迅的有意歪曲以及对传统的蔑视,他的改写部分还原了庄子的原始哲学,并在艺术表现和哲学内涵上均呈现出独特的创造。卜松山综合对三个文本的比较得出跨文化视角反省下的结论,他指出,恩岑斯贝格和布莱希特相较于鲁迅和郭沫若的改写不仅体现为从东到西一次卓有成效的跨文化视野的转变,也是欧洲左派知识分子对以道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思想的一种非同寻常的赞赏,而这种情况与中国现代早期左翼知识分子的摒弃态度截然不同。

在具体讲解后的对谈环节,与谈老师们分别就自身专业积累,从鲁迅研究、民间俗文化、哲学思想史、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等角度对本次研讨的主题进行了发散式的拓展和延伸,并就自身的困惑向卜松山请教,使得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文本得以在不同视角、不同文化的激荡碰撞当中焕发新的理解的可能与活力。

而本次讲学的主题亦引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同学们纷纷就自己的兴趣疑惑与知识基础提问,卜松山一一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应和解答。在布莱希特诗歌的余韵与异域视角引入的惊奇体验当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表示,相信将在未来的学习中深入感悟不同文明参照互鉴下中国文学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撰稿:刘子吟

初审:吴宝林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4-04-21 23:34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