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应邀来到永利yylcc,以“鲁迅与中国人的自信”为题作学术讲座。来自永利yylcc、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省社科院的50多名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讲座由学院中文系教授易彬主持。
王晓明首先就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进行细致的解读,并由此文生发出对鲁迅写作基本方向的思考。鲁迅的写作既是通过刻画侵蚀“脊梁”的“国民性”来揭发种种社会压迫,也是在打破“自信力”和“他信力”来增强中国人追求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王晓明主要介绍了鲁迅思想中三个重要的部分。第一,鲁迅始终聚焦“人”和“人心”,且他的视线相比于龚自珍、严复等人更具有超越性。他不只看到少数的社会精英,更关注到了多数的平民。第二,“愚民专制”的概念和思想。鲁迅眼中的愚民是“灰尘”而非“泥土”,这意味着动物性压倒人性,自私求生的本能打败了追求“真善美”的可能。这样的愚民专制社会让鲁迅这样的思想者更容易沉入虚无主义的“鬼气”。第三,鲁迅破除虚无主义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大时代”论。这是一种聚焦于单体的内部关系的历史观,将社会和国家视为一个持续变化的有机体。它明确地判定黑暗与光明的冲突是持续激化的状态,相比于解释力常常有限的历史进步/循环论,这其中“矛盾和冲突正在不断激化”的现实感非常有召唤力。鲁迅正是经由包括“大时代”论在内的思想的效力,来完成他“绝望”却“抗战”的写作。
谈及鲁迅的写作,王晓明说到:“鲁迅的写作本身就表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力,它的遭遇反映了这种自信力的强弱。如今,人们通过鲁迅的著作来重温和激扬承担和奋斗的意志,即中国人的自信力,这是鲁迅著作的另一个意义。”
交流环节,师生们就自身的阅读经验与人生体悟积极发言,王晓明对大家的提问做出解答,大家表示获益匪浅,有部分同学拿出王晓明著作《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一书与其签名合影。
撰稿:刘思
初审:易彬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4-04-16 08:46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